冷庫的應用范圍特別廣,涉及醫藥、蔬菜、水果、肉類、乳制品等。其中,鮮肉和果蔬的儲存方式存在一定差異。例如,蔬菜和水果所需的溫度在保鮮范圍內,而肉類則需要在儲存前進行冷凍,因此鮮肉冷藏的成本略高于保鮮冷藏。
一般來說,肉類在冷卻或冷凍后應儲存在冷藏室或冷凍儲藏室。并且食物的溫度和儲藏室中介質的溫度處于平衡狀態,以保證食物的新鮮和質量。
鮮肉在儲存期間的質量應符合一些必要的事項。例如,食品在進入冷庫前應嚴格檢查,不適合長期儲存的食品應淘汰。肉類和對溫度和濕度要求不同的食物不能放在一個儲藏室里。
例如,羊肉和其他有魚腥味的頭足類動物應與其他肉類分開存放,否則會影響食物的質量。因此,在安裝冷庫之前,應對要存儲的食品進行量化計劃,并將其反映在冷庫成本表中。
還有一點大家要注意。在冷凍儲存肉類食品時,應注意不能超過允許的冷凍儲存期限,以免失去商品的使用價值。在冷庫中安裝時,我們應該注意鮮肉和其他食物的區別,這樣以后使用起來就會方便很多。
冷庫新設備該如何利用?
a、降低蒸發溫度和冷庫內溫度的溫度當冷庫倉內溫度不變時,隨著蒸發溫度與倉內溫度溫差的縮小,可相應提高蒸發溫度。此時,如果冷庫的冷凝溫度保持不變,則意味著制冷壓縮機的制冷量提高了,可以說在獲得相同制冷量的情況下可以減少電能的消耗。據估算,蒸發溫度每下降1℃,將多消耗3-4%的電能。此外,降低溫差也非常有利于減少倉庫中存儲食物的干耗。由于較小的溫差可以使倉庫獲得較大的相對濕度,因此可以減緩倉庫內空氣中熱負荷的交換程度,從而減少儲存食品的干耗,特別是對于未包裝的儲存食品,應采用較小的溫差。

b、冷凍室裝有雙速或變速風機。在食品冷凍過程中,釋放的熱量實際上是一個不均勻的放熱過程,相應的冷卻設備的冷卻能力也是不均勻的。食品的冷凍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一階段是冷卻階段,食品的溫度從》0℃下降到0~C左右;二階段是冰晶形成階段,食物溫度從約0~C下降到約-5℃。三階段是冷凍和冷卻階段,食物的溫度從-5℃降低到-15℃左右。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食品冷凍的三個階段中,二階段需要的制冷量Z大,此時冷凍室的所有設備都應投入運行。在一和二階段,由于單位時間內的熱負荷較少,可以適當降低冷風機的風速和風量,以達到省電的目的。如果冷凍室使用的冷卻風扇只是一種轉速且無法調節,則會影響冷凍過程中循環風量和室內吹風速度的調節。從而增加了電能的消耗。
c、根據不同冷藏食品和不同儲存期,確定相應的儲存溫度。根據各種食品特別是肉類在低溫貯藏過程中的生化變化和嗜冷菌生長繁殖受到控制的程度,可以確定相應的Z佳貯藏溫度。半年以下的低溫貯存,一般采用的貯存溫度為-18-15℃;存放半年以上時,應采用≤-18℃的低溫;對于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脂肪含量高的魚,為了防止低溫儲存時脂肪的氧化,儲存溫度應低于-18℃,Z好是-24 -20℃。可以看出,采用不同的存儲溫度后,對于某些食品,尤其是短期存儲,相當于提高了制冷系統的蒸發溫度,從而提高了制冷壓縮機的制冷能力。從而節約能源。
d、降低冷庫圍護結構單位熱流的指標在冷庫設計中,低溫冷庫外墻的單位熱流Q一般為11.63W左右,如果Q能降低到6.9 W/,預計一個5000T~10000T等級的低溫冷庫用電成本可降低10%左右。當然,單位熱流指數的降低意味著圍護結構的保溫層將加厚,一次性投資成本增加。然而,與冷庫運行成本的降低相比,從經濟角度和技術管理角度來看,降低冷庫圍護結構的單位熱流指標是合理的和劃算的。
e、綜合利用冷庫建筑空間,充分發揮多功能作用。冷凍的使用可分為旺季和淡季,淡季比旺季長。在淡季時,它還可以用作冷藏室來儲存包裝食品。這不僅提高了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減輕對圍護結構的各種破壞,解決對相鄰冷藏室的溫度影響;加快食品冷凍速度,縮短時間,使食品質量更好;它還可以通過使用空氣冷卻器來滿足超低溫環境下存儲特殊食品的要求。